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家教和家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響應黃埔區紀委監委、黃埔區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揚黃埔好家風”故事演說活動號召,7月10號下午,黃埔文化集團在集團黨委會議室舉辦“幸福小康我的家.弘揚黃埔好家風”故事演說比賽。
參賽者分別由集團各黨支部推薦選拔,演講主題緊扣今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大事結合小家,重點圍繞廣州十大好家風,以家庭相冊、家書等作為演說故事的載體,通過分享解讀相冊、家書中的好家風故事,深挖感人好家風故事。
第一黨支部柯宏淼
爺爺又說:“現在世界上有許多人,整天餓著肚子,面黃肌瘦,過著衣不蔽體的生活;而你呢,隨意浪費糧食。雖然我們的生活好了,但是節約糧食的傳統不能丟。”當時我聽了這話,不以為然。爺爺又講起潮州七日紅的故事,那時候人人都吃不飽穿不暖,還能湊出糧食,為抗戰出一份力,這正是勤儉節約帶來的功勞,聽完爺爺一番話,我才恍然大悟。
第二黨支部廖冬霞
每一個時代的我們,都會承載記錄我們青春年華的標記。我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位人,似乎都會有他出現的意義。不管他們的到來是喜悅或是悲傷,回憶都顯得格外深刻。我的家,孩童時代給我的印象正如那篇文章《在艱苦的歲月里》。
第三黨支部胡嬌洋
我當時坐在車里,望著車窗外綿延起伏的群山和漫天雪花,不禁想象我父親當年沿著這條路開啟他軍旅生涯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仿佛我就是那個熱血報國的青年。父親這種不安于現狀、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深刻影響了我,若干年后,我的父母為了讓我能體驗不同的教育模式,選擇讓我出國留學,雖然短期來看投資回報率不一定是最優的,但至少我通過父母創造的條件,得以開眼看世界。
第四黨支部鄧人可
從小,母親就以她的實際行動告訴我,愛國不僅要記在心中,更要落在實處。1998年,“抗洪搶險”,母親第一個申請加入醫療隊;2003年,“非典”肆虐,母親作為護士長,主動申請去了抗疫一線;2008年,汶川災情,母親又作為“搶險救災”沖鋒隊的醫療隊員,前往了災情最重之一的彭州市進行救援。在母親的身體力行下,“赤子心,愛國情”早已融入進我的血液之中,伴隨我成長。
第五黨支部楊慧冰
如今,我有幸加入黃埔文化集團,以一名農業專業工作者的身份參與到隆平國際農業公園建設中去,我感到這就是我的光榮使命。每每看到隆平公園上一片片茁壯成長的嫩綠水稻田,總有種莫名的感動,我已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我所從事的農業發展事業,因為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要不斷以爸爸的語錄,和媽媽的話來鞭策自己,我一定要做一個:愛生活,愛家庭,愛國家的人。
第六黨支部劉嵐宇
任務結束,我立了功,受了獎并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卻只能到奶奶的墳頭祭奠。父親告訴我,“別傷心,知道你立功的消息奶奶肯定很高興。” 是的,奶奶,我想您一定很高興吧,看,軍功章是不是很好看?誰說忠孝兩難全,難道孝行天下,大愛無疆不是真正的孝,更大的孝嗎?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家風:“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通過各位參賽者的演講分享,我們可以看到家風在一代代傳承,好的家風,如同心中的一把“尺”,它時刻提醒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集團黨委專職副書記孫援偉及各黨支部書記根據評分標準及評分規則給各參賽人員綜合打分,最終擇優選拔出劉嵐宇、鄧人可兩位同志(第一、二名),將作為文化集團參賽代表,角逐下一輪的比賽。